嶺南派三杰:高奇峰(1889~1933)

書畫名家
2010-10-29 17:11:46 文/鄒雷
高奇峰(1889~1933)簡介:
中國近現(xiàn)代中國畫家。字奇峰,后以字行,廣東省番禺縣圓崗鄉(xiāng)人。幼時喪父母,在四兄高劍父的指導下研習繪畫。早年在廣州繪制玻璃品。1907年隨高劍父赴日本,從學于日本畫家田中賴璋。同年加入同盟會,從事資產(chǎn)階級民主革命運動。翌年歸國,繼續(xù)做同盟會的秘密工作。1910年在中學任教,并在廣州舉辦畫展。翌年同高劍父等在上海創(chuàng)辦《真相畫報》和審美書館,宣傳民主革命思想。后被袁世凱通緝,再次東渡日本。1918年任廣東甲種工業(yè)學校美術及制版科主任。1925年任嶺南大學名譽教授,并在廣州開設美學館。他的學生中較有成就的有黃少強、張坤儀、趙少昂、周一峰等人。1932年與友人赴桂林旅行寫生。 1933年10月赴上海負責籌備去德國舉辦的中國藝術展覽會,不幸于11月2日病逝。
高奇峰早年隨高劍父習畫時,間接師承了清末廣東畫家居廉、居巢的技法和畫風。留日期間,接觸到西方寫生素描和透視等技法,眼界更為開闊。他從中西畫學擷取所長,形成了自己的藝術風格。20年代初,他和高劍父、陳樹人等共同提出藝術為人生的主張,致力于中國畫的改革,與保守傳統(tǒng)的畫家有過Ji烈的論爭。1926年,他的作品《海鷹》、《白馬》、《雄獅》被選作中山紀念堂壁飾畫。早年,孫中山曾贊許他的作品具有新時代的美,足以代表革命。
他的創(chuàng)作以翎毛走獸、花卉、山水為主,尤喜畫鷹、獅和虎。這類雄壯的形象常與他傷時感世的情感聯(lián)系在一起。他的作品融合了中國畫傳統(tǒng)的筆墨形式和日本畫法,在注重寫生的同時又長于用色和水墨的渲染,具有用筆雄健、敷色濕潤、形象生動的特點。所畫月夜、冬雪等景物常有一種清麗秀潤、晶瑩光潔的意韻。他畫翎毛走獸,或奔逸或細潤,不拘成法,其風格在雄健與俊美之間,晚期作品多粗獷豪邁的寫意之體。他的書法用筆跌宕,氣味蒼莽高古。高奇峰的代表作品有《怒獅》、《虎嘯》、《孤猿啼雪》、《山高水長》等,出版有《高奇峰先生遺畫集》。
高奇峰的藝術:
高奇峰可以說是高劍父一手栽培出來的畫家。雖然“二高”在藝術淵源上如此接近,但在風格上卻不盡相同。高劍父的用筆,嶙峋干澀和強而有力。高奇峰的筆墨則較為溫潤。高奇峰的輕盈活潑,與高劍父的厚重強勁,成了一個強烈的對比,繪畫題材亦是多樣化的。兄弟二人在花鳥畫創(chuàng)作方面,確實把傳統(tǒng)的繪畫范疇推進了一步。從高奇峰成于1927年的《雙鳩梨花》看來,他在花鳥繪畫方面,已發(fā)展出一套閑逸的格調(diào),明顯地與高劍父不同。那一種閑逸的氣韻,自然是來自高奇峰的筆墨,觀者甚至可以感畫家作畫時的悠閑意態(tài)。高奇峰以徐疾有度的筆法所繪畫的雙鳩,呈現(xiàn)出安詳?shù)纳駪B(tài),在枝葉扶疏的梨樹上享著安逸。高奇峰的山水繪畫,在風格上來說,是有著較多的古意。就如他的《山水》中所描寫的景象,不是他曾游歷的山川名勝,而是傳統(tǒng)的山水意念。這幅畫作中的高 山和流水,加上一個騎著驢子的古人,形成了一幅古意盎然的作品。作品中的創(chuàng)意,主要是在技法方面。他著意對遠近空間的經(jīng)營,遠山及樹石隱沒于煙云中,藉此表達了距離感。高奇峰描繪出一度幽光,營造了光暗及空氣層的效果。他的用筆顯得流暢而收放自如,圓渾而不刻板。這是一幅充滿詩意的描繪。高奇峰曾游桂林,他所描寫的桂林獨秀峰的景物,如中山階、山下亭臺、沿山樓房、山上屋子及山石紋理,都作出真實的描寫。因此可以理解到高奇峰的山水作品,也有寫實的。高奇峰藝術的精到處,還見于他在揮灑之余,所透露出來的秀韻。這樣的秀韻,與高劍父的豪邁,是截然不同。這方面,固然是由于二人對藝術有著不同的取向,同時亦是由于先天性格的迥異,因而兄弟二人,無論在藝術的倡議上,或創(chuàng)作上,都走著不同的路。
高奇峰英年早逝,他在藝術上革新,還沒有把個人的倡議圓滿地推行。在花鳥方面,高奇峰還是有一套個人心得的。如果說他是承繼承二居的法度,那是無視高奇峰在日本學習的經(jīng)驗;如果把他從日本帶回來的畫風看作是他的創(chuàng)作,那么高奇峰的藝術卻論于臨摹仿作的水平。事實上高奇峰是在傳統(tǒng)繪畫和東洋畫法的基礎上來創(chuàng)作的?墒撬貋碲A弱的高奇峰,在創(chuàng)作方面精力受到一定的影響,因此在他的藝術中,亦反映了溫婉的個性。他的作品隱然有一股清麗的氣質(zhì),不是來物象的造型,而是來筆墨的魅力。這位新中國畫的倡議者之一,還是把中國藝術放回傳統(tǒng)的軌跡上去?上У氖牵咂娣鍥]有把國畫革的理想徹底實行,便與世長辭,可是在嶺南畫派的往后發(fā)展,高奇峰的一系,發(fā)生了重要的影響,這種情況,無論是高奇峰在世時或逝世后,是沒有人可以預期的一個發(fā)展。
卅載廡隅同砥礪,
丹青寧計擬徐黃。
妻梅鶴子林和靖,
純白堅貞陶華陽。
盡有蜚聲揚海外,
尚有桃李滿門墻。
天風樓外魂歸處,
忍見珠江月似霜。
這是陳樹人挽高奇峰的詩作。詩中既道出與高奇峰的交往和他的藝術成就,亦充滿哀悼之情。
高奇峰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