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生守護(hù)梵高的人,除了提奧,還有這個“無名女人”

世界油畫名家
2020-5-18 15:10:00 文/徐漫遠(yuǎn) 圖/高雪芬
如果不是她,我們可能看不到梵高
文森特·梵高走入了奧賽博物館。
他親眼看見他筆下那些璀璨的橘色田野,流動的云潮星河迎接著來往觀眾的贊嘆。他們都說,梵高是最偉大的藝術(shù)家。
這出自《神秘博士》的一幕曾讓多少人動容?
然而這一切只是劇中美好的幻想,梵高仍然是那個生前只賣出一張畫的潦倒畫家。但有一個女人,曾為了讓他的藝術(shù)走向世界傾盡一生!拔纳亍よ蟾摺敝,方才得以伴著燦爛的向日葵,走入藝術(shù)史的殿堂。
【最后的溫柔】
或許有些出人意料,這個讓文森特知名國際的女人是他的弟媳,喬安娜·梵高·邦格,大家總親切地叫她喬。
喬安娜·梵高·邦格像
喬只要有一空就栽進(jìn)書堆里,她從小就欣賞才華橫溢的人
喬生于中產(chǎn)之家,作為博覽群書的高材生,她對莎士比亞、雪萊、拜倫和勃朗特等等文豪如數(shù)家珍。這個每日捧著詩集、鐘愛繪畫的女孩有些小冒失,甚至因沉迷倫勃朗畫展渾然忘卻時間,因此錯過了車被傾盆大雨淋了個透。
藝術(shù)如一根紅線,讓喬遇見了畫商提奧·梵高。一見鐘情,兩年追求,提奧終于得以牽起喬的手,共赴甜蜜未來。不久后,二人誕下愛的結(jié)晶,丈夫喜上眉梢地為孩子命名:文森特。
這個名字正是來自于提奧的哥哥,文森特·梵高。
提奧寄給哥哥的信中附了這張喬和剛出生的小文森特的照片
“文森特”在喬與提奧的家中早已不是個陌生的名字。提奧幾乎日日將他那個哥哥掛在嘴邊:天才的,敏感的,他有最熱烈的筆觸,卻無人欣賞。哥哥來信時是提奧最欣喜的時刻,喬便坐在一側(cè),看信中隨附的畫,有時是充滿希望的,純白的杏花,或是金色的田野。
文森特為侄子出生欣喜,佩服喬冷靜堅強(qiáng),畫杏花祝福
但大多數(shù)時候,信件中藏著文森特的瘋狂。畫中的云海不知疲倦地旋轉(zhuǎn)著,喬仿佛看到一個在清醒中煎熬的靈魂,正在畫中燃燒著生命。她理解丈夫?qū)Ω绺绲某缇磁c無可奈何,也偶爾自己動筆寫信勸慰文森特,關(guān)于生活,也關(guān)于藝術(shù)。
我非常痛苦,而喬的來信堪稱我的《福音書》,將我從抑郁中拯救了出來。一個美好又單純的姑娘。
—— 文森特·梵高
1890年,如靜河般無聲流淌的安寧生活,被一聲槍響打破。敏感熱烈的文森特被命運一點點逼至懸崖,最終舉槍自盡。這一槍結(jié)束的不止是一個天才的生命——不久后,病入膏肓的提奧松開了牽著喬與孩子的手,隨哥哥離去。
文森特被手槍打中,在畫室痛苦兩天之后在提奧的懷中去世
被留下的人呢?
那是個雨天,喬為合葬的墓穴親手栽上兄弟倆最愛的常青藤。悲痛已然無法用言語形容,她被留下了,被幸福安寧的夢境狠狠拋棄于荒島。
文森特和提奧并肩長眠在法國風(fēng)景如畫的瓦茲河畔
我那短暫的婚姻宛如癡夢一場,美得令人心碎。夢醒時分徒余悲苦,錐心之痛無法訴之言語——我去世的摯愛喚醒了我性格中最好的部分,這一年半,我曾是這世界上最幸福的女人,而被拋棄的我,孤獨如斯。
—— 喬安娜
【讓文森特享譽世界】
喬回到家中,等待她的是暗藏在每個角落的溫馨記憶,以及堆積如山的,哥哥文森特的2000多件作品和超過900封信。親人紛紛建議她將這些作品隨便清理掉,然后帶著孩子眼不見為凈地翻過這一頁開始新的人生,卻意料之外地被她一一拒絕。
在喬和提奧的家中充滿文森特的作品,整理起來絕非易事
喬從文森特蓬勃而優(yōu)美的文字和畫作中,清楚地看見一位如流星般的天才,人們還沒來得及覺察他的閃耀,就隕落了。
她還有任務(wù),不是嗎?
她要帶著提奧和文森特的遺志,為文森特爭取生前求而不得的認(rèn)同,讓世界看到他的作品。
除了孩子,提奧留給了我另一個任務(wù)——讓文森特的畫盡可能為世人所知,我的人生因此充滿意義。
—— 喬安娜
文森特的一生恰似劃過天際的流星
喬披上大衣,點起蠟燭,在深夜書寫著一封封信件。她與荷蘭藝術(shù)圈中顯赫之人楊·維斯取得聯(lián)系,并費盡心力結(jié)交他家中往來的那些圈中有頭有臉的人物;她求著這些人將文森特的向日葵安排在當(dāng)時無可爭議的大師之作旁邊“蹭熱度”,讓奔著大師作品而來的人們看到文森特的畫。
文森特總能畫出自然中那些常人不可能觸及的部分,就像那田野上金黃而炙熱的太陽
—— 喬安娜
盡管他已有一些同行欣賞,但距離各地的人們完全接受他超時代的視覺語言還差得太遠(yuǎn)/播種者/文森特·梵高
向日葵/文森特·梵高/大英博物館藏/喬賣出的最后一張畫
每一日天光還未大亮,喬便已推開大門,馬不停蹄地奔波于各個畫廊安排展覽。只要能抽出一點點時間,她就奮筆寫信給各國頂級畫商談判,力求將文森特的畫賣到最具盛名的收藏中。
喬給各國畫商寫信
然而讓世界知道并接受文森特談何容易?更遑論,男性統(tǒng)治的藝壇已形成定視:區(qū)區(qū)無知婦人怎么可能懂藝術(shù)?為此她遭到的冷眼拒絕,早已多到她記不清了。
梵高女士對自己所做的事情一無所知而過于狂熱讓我惱怒不已,她最愛多愁善感地夸夸其談,但她對于藝術(shù)的理解不過是高中女生的廢話。
——藝術(shù)批評家理查德·霍斯特
母與子/文森特·梵高/大都會博物館藏
夜幕降臨,喬拖著疲憊不堪的身體回到家中,卻仍然不能奢求得到哪怕片刻休息。還沒進(jìn)家門,她就聽見嬰兒尖銳的啼哭。他還那么小,只會哭著找媽媽,又怎能明白家中生活難以為繼?喬不得不一邊安撫他,一邊熬夜兼職做翻譯補(bǔ)貼家用。
人們爭先恐后地去瞧文森特·梵高的向日葵
頂著不堪入耳的惡評和白眼,身心俱疲的喬從未放棄。終于,她欣喜地看著自己精心策劃的畫展開展,然后是第2場、第3場......直到20多場。越來越多人圍著文森特的畫發(fā)出贊許的聲音,那些火焰般明艷的向日葵終于走進(jìn)了他們心中。
現(xiàn)在報紙都在報道文森特,我真的很開心。
—— 喬安娜
藝術(shù)界這才知道,
有個純粹的藝術(shù)天才,
悲苦潦倒地來世上走了一回。
【文森特信件】
喬通過十年如一日的付出,終于完成了文森特希望作為畫家被世人銘記的遺愿。但隨著他的藝術(shù)為世界上越來越多的人所知,她卻發(fā)現(xiàn)人們根本不理解文森特深層次的創(chuàng)作思想,而誰又能比文森特自己更好地講述他的創(chuàng)作呢?
文森特·梵高信件/梵高博物館藏
盡管喬極其不愿消費亡夫和文森特的隱私,但思慮再三后,她更希望世人能了解一個完整的文森特。所以喬用了數(shù)年去整理他們的信件,為了給大量的信排序,喬仔細(xì)地采訪梵高家的人。對她而言,將成百上千的信件理清記檔不僅工程浩大,更是漫長沉重的情感消耗。
喬和梵高家人在一起
信件字里行間承載著無盡回憶,喬每每看去總悲從心來而泣不成聲,遂不忍卒讀。透過淚幕,喬看見夢魘深處,深愛的提奧飽受病魔折磨,日漸油盡燈枯,她卻無計可施。
整理信件的過程讓喬心力交瘁
她反復(fù)經(jīng)歷愛人離去的痛,將自己心底的傷口撕裂開來,再拭去眼淚梳理下去。1914年,喬歷經(jīng)萬難出版了《文森特·梵高信件集》,讓那個曾經(jīng)籍籍無名的天才,終于向世人展示了他另一個或溫情或躁動的靈魂。
如果將這棵被閃電劈斷的樹賦予人的特征,那可以將其視為自尊心受到傷害的黑色巨人,同在他面前凋零的玫瑰叢中最后一朵秋花的慘淡的粉綠色微笑形成鮮明對比,小小的黑色人影在樹干之間漫步。
——來自文森特·梵高信件集
文森特·梵高信件/梵高博物館藏/信件集被藝術(shù)史學(xué)家們公認(rèn)為是研究文森特·梵高最好的史料
信件集進(jìn)入越來越多人的視野中,他們逐字逐句閱讀著信中的喜怒哀樂,隨著文森特一塊兒走入夜晚的露天咖啡屋,與他一起看盛放的鳶尾,聽麥田里鴉群驚起的聲音,最后仰起頭,看那片漩渦般、燦爛如初的,無盡星夜。
文森特的文字和他的藝術(shù),是相輔相成的,當(dāng)人們知道他創(chuàng)作過程中的心理活動的時候,會更加欽佩他。
——藝術(shù)史學(xué)家漢斯·路伊藤
捧著信件集,喬終于露出了笑容。百頁書冊,放著文森特·梵高的波瀾一生,也藏著喬安娜,這個藝術(shù)史上的“無名女子”,半生的執(zhí)著。
喬守護(hù)著文森特的藝術(shù),直到她的生命的最后一刻。而原本立志做工程師的小文森特,在耳濡目染中明白了藝術(shù)的偉大。他接過母親的衣缽,創(chuàng)立了梵高博物館,也用自己余生守在那里。
梵高博物館享譽世界,世界各地的人們不惜提前多日預(yù)定,只為一睹梵高真跡
如今的文森特·梵高再也不是那個籍籍無名的畫家,他在書中、電影中、博物館中,那些反復(fù)咀嚼的痛苦,那個壯觀而動人的世界,成為藝術(shù)史中的燦爛永恒。
百年如駒過隙,我們終于透過喬的眼睛,看見了文森特·梵高的光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