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畫中和古人一起賞月,過中秋!

德慕教育
2021-10-17 20:42:45 文/齊美琳 圖/龔梓婷
點擊上方“德 慕 教 育”關注我們
中
秋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中秋是特別重要的一個傳統(tǒng)佳節(jié)。
這一天,
家人們會團聚在一起,
吃美味的月餅,
賞一輪明月。
中秋之夜皎潔的月光也照進無數(shù)文人墨客的心里,產生了無數(shù)的靈感,留下了許多書畫精品,在不斷的流傳積累中,成為承載民族情感的文化符號。
中秋之神話傳說
中華上下五千年,有許多浪漫的神話傳說,嫦娥奔月的故事幾乎人人聽過,廣寒宮里的這位仙子和她的玉兔,當然也是畫家們筆下的常客。
明 張路 《月殿嫦娥圖》
《月殿嫦娥圖》局部
那古人過中秋都干啥?皇室可以鶯歌燕舞,民眾闔家歡聚,至于文人墨客呢,皎潔的月光激發(fā)了不少才子的創(chuàng)作靈感,把寄托思念故鄉(xiāng),思念親人之情寄情于紙筆之間,為后世留下了不少彌足珍貴的關于中秋的佳作。
明唐寅 《嫦娥執(zhí)桂圖》
▲ 清·陳康侯《中秋佳禮》
明 陶成 《蟾宮月兔圖》
▲ 清 惲壽平《秋海棠》
▲ 清 惲壽平 庭桂圖
▲ 清《潯江月夜》 錢杜
錢杜是個旅行家,是個浪漫的畫家,性閑曠灑脫拔俗,好游,足跡幾遍天下。畫作中月下的客船里,是剛剛停泊歸港修整?還是為明日再一次遠游踐行?不管是怎樣,都是一種美!
▲清 蔣溥 《月兔》
▲ 清 郎世寧 《圓明園十二行樂圖》之 八月賞月
▲《嫦娥奔月》
▲ 趙少昂 《賞月》
▲陳毓棡 折桂圖
梨花伴月
▲ 豐子愷
▲豐子愷 《松間明月長如此》
▲豐子愷 《中秋之夜》
▲ 豐子愷 《方家雅賞》
豐子愷:記得有一年,我在上海過中秋。晚飯后,皓月當空。我同幾個朋友到馬路上去散步,看見了上海中秋之夜的形形色色,然后回家。我將就睡的時候,忽然有一個人推門進來。他送我一副眼鏡,就出去了。我戴上這副眼鏡,一看,就像照著一種X光,眼前一切窗門板壁,都變成透明,同玻璃一樣,鄰家的人的情狀我都看見了。我高興得很,就戴了這副眼鏡,再到馬路上去跑。這回所見,與前大異;一切墻壁,地板,都沒有了;但見各種各樣的人各自過著各種各樣的生活?审@,可嘆,可憐,可恨,可恥,可鄙……也有可歌,可羨,可敬的。我跑遍了上海的馬路,所見太多,興奮之極,倒在馬路旁邊睡著了。醒來的時候,卻是身在床中。原來是做一個夢。
▲ 明 仇英 竹里館
▲ 明 沈周《有竹莊中秋賞月圖》
沈周是明代最重要的文人畫家之一,他和文徵明、唐寅、仇英四人,近世并稱為“吳門四家”,“有竹莊”,是沈氏世代隱居之寓所。
這幅長卷《有竹莊中秋賞月圖》,由畫面與書法兩部分組成。畫面中竹樹橋亭,明月高懸,描繪的是中秋節(jié)沈周在 " 有竹莊 " 內的平安亭,與友人飲酒賞月的聚會情景。書法部分,沈周以七言律詩的形式抒發(fā)了賞月時的復雜心情。整卷書畫詩文相映成章。
▲ 明 唐寅 《嫦娥執(zhí)桂圖》
唐寅(伯虎),應該是大家最熟悉的一位明朝才子。這幅畫中的嫦娥,裙帶飄零,神形和順,纖纖玉手中拿著一枝木樨,彷佛在等著什么人的到來。嫦娥的面部設色敷白色暈染,如月色清凝,皎潔典雅。數(shù)百年過去,雖然畫面由于年月長遠有些褪色,但更增加了一種古色古香和清爽高雅的感受。
▲ 明 徴明《中庭步月圖》
此圖是文徵明與來客小醉后于庭院中賞月話舊的形象記錄。要知道,以庭院月光為題材在我國歷代繪畫作品中很是少見,尤其以文人士夫月夜訪談為主題進行繪畫創(chuàng)作,更為稀有。
▲ 青女素娥俱耐冷 月中霜里斗嬋娟
▲ 清 陳枚 《月曼清游圖》之 瓊臺賞月
作者在人物創(chuàng)作的審美取向上以明代唐寅、仇英筆下的仕女畫為審美標準,追求秀潤飄逸的情致。富貴閑逸的宮苑生活令她們的物質生活十分充足,也使她們的精神世界極度貧乏。
▲ 清 高其佩 《 嫦娥》
唐朝的時候,就已經有了月亮上銀蟾玉兔的傳說。白居易在《中秋月》一詩中說道:“照他幾許人腸斷,玉兔銀蟾遠不知!弊屑毧纯存隙饝牙,一只金蟾驕傲的抬著頭。
▲清《胤禎古裝行樂圖》
▲ 清 《雍正十二月行樂圖軸之八月中秋》
▲ 清 惲壽平 桂花樹
▲ 清·陳枚《月曼清游圖·瓊臺賞月》
▲ 清·吳友如《愿月常圓》
▲ 宋 馬遠 《月下把杯圖》
馬遠,南宋著名畫家,精工山水、人物,能作花鳥。這幅畫最妙的地方在于“小中見大”,只畫一角或作半邊景物,以凸顯山林廣大。
整幅畫面雖只寫主仆六人,然內含筆墨神態(tài)各異,頗具生動真趣。月下空曠的山林幽雅靜謐,設色清麗淡雅;山石蒼老灑脫,筆勢鋒利嚴整、方硬有力。
▲ 五代《浣月》 無款 臺北故宮
▲ 云帆月舫
▲東晉 王獻之 《中秋帖》
《中秋帖》,一個千年“玩笑”,這一千古“玩笑”的可笑之處不在于米芾開的這一玩笑本身,而在于盡管早就有人指出《中秋帖》是米芾意臨節(jié)臨《十二月帖》之作,而且三十二個字中就有十個字被刪,章法也大變,但著作權卻一直掛在王獻之的名下。
馬遠 對月圖
馬遠 舉杯玩月圖
馬遠 松月圖
清 童鈺 《月下墨美圖》
夏圭 洞庭秋月圖
元 張可觀 露臺月夜圖
明 戴進 月下泊舟圖
明 戴進 月夜訪友圖
年年歲歲月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沒有霓虹和喧鬧的車流,古時的中秋多了份寧靜。但不論時代如何進步,“中秋”深植于每個人心中的情懷不會變。
咨詢
長按二維碼關注德慕教育
關注隨時了解最新動態(tài)
報名及詳情咨詢
長按識別二維碼
床位預定微信
152****2002
電話、微信同號
聯(lián)系方式
報名熱線:4000-4000-45
楊老師:152-0471-2002
呼市校區(qū)地址
呼市金橋校區(qū):
呼和浩特金橋開發(fā)區(qū)金橋三路與烏尼爾東街交匯處
西北角(南門)
呼市新城區(qū)校區(qū):
呼和浩特新城區(qū)呼倫北路7號
呼市回民區(qū)校區(qū):
呼和浩特回民區(qū)光明大街金太陽大酒店B座2層
巴盟臨河校區(qū):
巴彥淖爾市臨河區(qū)新華西街維多利斜對面豪紳家園綜合樓5樓
其他
微信公眾賬號:德慕教育
官方微博:德慕教育
官方抖音:德慕教育
網址:www.德慕教育.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