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榜樣|獎學金優(yōu)秀典型:博學篤志,勇攀學術高峰(上)

復旦招生
2021-12-14 19:20:57 文/汪弘文 圖/鄧鴻煊
“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痹趶偷┬@里有這樣一群人:他們矢志科研,追尋熱愛;他們修身強學,弘毅致遠;他們在攀登學術高峰的路上,探索著未來的無限可能。
喻知博
物理學系
高中畢業(yè)于武漢市第三中學
如果說從事天文科研就像駕駛一艘船在無邊大海上航行,那么在天文協(xié)會的經(jīng)歷便是喻知博踏上這艘船的最初理由。
在天文協(xié)會,喻知博第一次見到如此深邃而璀璨的星空,浩渺星辰之下似乎世間的一切煩心事都那么微不足道;更讓他感動的,是身邊同學眼中與自己一樣閃爍著的光。在大二上學期,他便加入了Cosimo Bambi教授的課題組,專注于X射線天文學的研究。大三下學期,喻知博獨立立項“政”計劃,并成功申請到了加州理工學院本科生暑期科研獎學金(SURF)。暑期科研結束后,他線上參加多個會議,包括增強型X射線時變與偏振項目(eXTP)研討會、“慧眼”衛(wèi)星成果交流會,并在第九屆“微類星體”(Microquasar)會議(意大利卡利亞里)上以海報的形式展示科研成果。同時,他加入了Antonino Marciano教授的課題組開展對宇宙射線廣延大氣射簇的模擬。豐富而又曲折的科研經(jīng)歷不僅使喻知博取得了豐碩的科研成果,更讓他對天文學有了全面而系統(tǒng)的認識。
每當他在星夜仰起頭來,喻知博知道自己正在破解星空的一點點神秘;那些看得見抑或看不見的星光,正娓娓訴說著宇宙長河中的一段段故事。他愿意繼續(xù)在這片星空下守望,揭示星空背后的故事,并為中國的天文學事業(yè)發(fā)展做出自己的一點貢獻。
周瑞松
數(shù)學科學學院
高中畢業(yè)于福州第一中學
從很小的時候開始,周瑞松就被凡爾納所描述的那個人定勝天的世界所震撼,那是一個科學技術具有絕對的顛覆性力量,能用技術掌控一切的世界。于是他立下了自己的夢想:去探索未知的迷霧,去掌握世界的原理與奧秘。在這種想法下,他對數(shù)學與物理方面的書籍尤為感興趣,他認為兩個方向能最直接的揭示世界的本質。
剛進大學時的周瑞松,總是對一切都充滿著好奇與向往。入學后,通過學習樓紅衛(wèi)老師的數(shù)學分析,他很快地從一個更高的視角來看待分析學的問題。在大一下時,他通過考試選拔加入了復旦大學首屆數(shù)學英才實驗班,從而得到更快的進度與更深層次的學習機會。在2020年11月,他參加了第十二屆全國大學生數(shù)學競賽賽區(qū)賽及第十二屆上海市大學生數(shù)學競賽(高教社杯),取得了上海賽區(qū)第一名的成績。次年5月,他來到了吉林大學,參加了第十二屆大學生數(shù)學競賽決賽,并獲低年級組一等獎。次年5月同月,他參加2021年丘成桐大學生數(shù)學競賽代數(shù)、數(shù)論與組合方向考試,相對于大數(shù)賽的技巧性要求,丘賽更強調于知識的積累。最終通過自己平時的閱讀積累。他獲得了該次比賽的優(yōu)勝獎。
伴隨著大學里點點滴滴的夢想,他希望不斷進步,不斷成長,不斷超越自我,成為名副其實的新時代優(yōu)秀大學生。——撥開未知的迷霧,去尋找潛藏在陰影中的奧秘。
包笑婷
中國語言文學系
高中畢業(yè)于清華大學附屬中學
“君子不器”是包笑婷一直以來的座右銘。在她的理解中,“不器”是對一個人修養(yǎng)的要求,也是對其擔當?shù)钠诖。既要知識廣博,素養(yǎng)全面;也要視野開闊,敢為人先。
高中時,在“漢語文化專題”選修課上,包笑婷認識了語言學,并對它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大學第一年,她修讀、旁聽了“語言學綱要”“現(xiàn)代漢語”等語言學專業(yè)課程,如愿以理科生身份進入漢語言專業(yè)。在揭開語言神秘面紗的過程中,包笑婷越發(fā)為語言學的嚴謹務實、洞察創(chuàng)見所折服。她對“硬核”課程情有獨鐘:“像計算語言學、生成語言學,雖然聽課的時候可能一頭霧水,但經(jīng)過反復揣摩最終理解時會特別有收獲!贝送猓抓住機會修讀了多個院系的課程,她認為,學習的視野一定要開闊,一個學科的知識有時可以解決另一學科的問題。她參加了多項學術項目、學術訓練營:“望道”項目中,她結合統(tǒng)計計算方法與歷史文化視角,共同解釋漢語現(xiàn)象;法滬文獻整理項目則給了她一個橫向勾連法語-滬語-普通話的機會,加深了她對普通語言學的理解。
包笑婷連續(xù)三年總績點位于年級第一。目前,她已經(jīng)獲得復旦大學漢語言文字學直博資格,將繼續(xù)堅持她所熱愛的語言學研究。
傅正航
大氣與海洋科學系
高中畢業(yè)于江津中學
早在十年前,他就開始日復一日地記錄天氣數(shù)據(jù)。出于對天氣現(xiàn)象的濃厚興趣,他選擇了大氣科學作為自己的專業(yè)!袄硐氡仨殶釔邸!边@是傅正航高考前立下的座右銘。
大二起,傅正航如愿進入大氣科學專業(yè)學習。有著濃厚興趣的“Buff”加成,傅正航所修讀的所有大氣類專業(yè)課均拿到了滿績。葉興南教授是傅正航參與的“啟明星科創(chuàng)計劃”的項目導師。提起傅正航這位學生,葉老師滿臉欣慰,“他是我在復旦所見的最具科研天賦的學生。希望他今后能夠認準科研方向,堅定不移向前進!”
今年11月,他的第一個科研項目即將結項,目前計劃投稿至大氣化學領域的國際權威期刊。在河南鄭州“7.20”暴雨中,傅正航創(chuàng)作或指導創(chuàng)作防災減災、科學科普內容近萬字,全網(wǎng)累積閱讀量達6800萬!2015年起,我就開始科普創(chuàng)作,在加入‘中國氣象愛好者’團隊后,我掌握了整套的科普創(chuàng)作方法論,并且更加深刻的認識到,氣象科普和氣象科研一樣重要,作為準氣象學者,不僅要把論文寫在期刊上,還要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寫在服務社會的實踐中。”傅正航說道。
“心有所信,方能行遠!毙貞汛髿,方能遠航。希望在未來,傅正航能繼續(xù)不忘初心,永遠胸懷大氣,用自己興趣與熱情,造福更多的人。
周恩宇
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
高中畢業(yè)于諸暨中學
在保持著在專業(yè)上的刻苦和成績的穩(wěn)步提升的同時,周恩宇早早樹立了成為一個科研人的志向,希望為社會做出專業(yè)上的貢獻。
2021年5月,周恩宇參加了戴爾科技公司主辦的“AI For Good 尋找創(chuàng)新之星行動——AI/ADAS智能小車頻道”智能小車競賽,她所在的隊伍最終進入了全國六強。這是她大學生活的一個轉折點。2021年暑期,她申請留校,繼續(xù)完善曾在比賽中使用的自動駕駛算法,與同學開發(fā)出了融合圖像檢測、語義分割、圖像分類等多種計算機視覺方面解決方案的智能小車自動駕駛模型,最終成功帶著“智能小車推動人工智能教學發(fā)展”這一項目獲得了中美創(chuàng)客大賽(上海賽區(qū))優(yōu)秀獎。每一次的結束都是為了下一個開始。“沒有能力使用智能小車進行教學科研的學校該怎么辦?”參加完比賽,周恩宇在思考這一問題,她申請加入教育部產(chǎn)學合作協(xié)同育人項目“自動駕駛虛擬仿真教學實驗項目建設”項目,負責算法設計的工作,希望能夠搭建一個仿真的自動駕駛教學平臺,用戶只需要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就能夠實現(xiàn)算法的開發(fā)和驗證。
“與硬件打交道能讓我感受到方案落地的安心”,科研的過程是孤獨的,積極的反饋是最好的補充熱愛的方式。在具體的項目中進行科研的探索使得周恩宇的學術能力和實踐能力都得到了極大的提升,現(xiàn)在回想起來,她依然感激那個報名參加智能小車比賽的自己。
高天翊
化學系
高中畢業(yè)于日照市第一中學
今年7月,在河南鄭州舉行的第十二屆全國大學生化學實驗邀請賽上,高天翊和另外兩位同學代表復旦大學參賽,勇奪全國一等獎,從全國43所高校的129名選手中脫穎而出。在邀請賽之前,他還作為小組組長參加了全國大學生創(chuàng)新實驗設計競賽華東賽區(qū)初賽,取得了三等獎的成績。
功在平時,厚積薄發(fā)。大二上學期,他申請了美國加州大學的交流項目。由于疫情原因,交流時間推遲至大三下學期,實地交流變成了線上進行?缪髸r差導致他的課程都被安排在半夜,但是學校的課程也不能落下。這樣以來,他的時間安排變得非常緊張,休息時間也一再被壓縮。經(jīng)常凌晨五點起來上完網(wǎng)課,來不及補覺,又要參加學校的課程。就這樣交流一直持續(xù)到了五月份,在時間利用和學習效率方面他竭盡所能,最終獲得大三學年績點全系排名第四,綜評排名第二的好成績。
用奮斗點亮人生,是新時代青年神圣的使命,也是義不容辭的責任,將來的自己一定會感謝現(xiàn)在辛勤付出、辛勤奮斗的每一刻。遠方還在前方,夢想還在閃耀。在復旦的一角,年輕的科研種子正在收錨揚帆,行穩(wěn)致遠。
“在科學上沒有平坦的大道,
只有不畏艱險沿著陡峭山路攀登的人,
才有希望達到光輝的頂點!
治學之路漫漫,熱愛可抵歲月;
科研之路崎嶇,堅守可攻險阻。
祝復旦學子在今后的學術科研之路上繼續(xù)
腳踏中華大地,勇攀學術之峰!
”
文案丨彭若楓
制圖丨汪洋
排版丨汪洋
編輯丨宋喜康
審核丨曹夢婷
圖文轉自【復旦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