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先修學堂 | 選課攻略!一起了解更詳細的課程信息吧!——文社篇

復旦招生
2022-2-11 11:44:07 文/盧蓉蓉 圖/黃詩琪
前言
求知的路上,我們的腳步永不會停歇,
在繁忙而充實的高中課程學習之余,
我們也想看看更高遠的世界。
讓我們一起了解更詳細的課程介紹、授課大牛等相關信息吧!
01
現(xiàn)代文學的旅程
· 課程簡介
本課程旨在通過講讀中國現(xiàn)代文學作品,培養(yǎng)學生的文學感受能力,激發(fā)和誘導進一步探求文學的魅力的興趣。
本課程采用“課堂講授+小組活動”方式組織,課時分配為2+1,即每次課為2課時講授、1課時小組活動。小組活動的形式為課堂討論、課堂展示、分組演練等。
· 主講教師
張業(yè)松
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曾任高麗大學、神戶大學等客座教授,哈佛大學、同志社大學等訪問學者。
· 課程大綱
第一講、浙東“風景”
閱讀材料:魯迅《吶喊》(1923)
第二講、八道灣的兄弟
閱讀材料:周作人《雨天的書》(1925)
第三講、成都青年
閱讀材料:巴金《家》(1931)
第四講、上海洋場
閱讀材料:茅盾《子夜》(1931)
第五講、湘西邊城
閱讀材料:沈從文《邊城》(1934)
第六講、松花江上
閱讀材料:蕭紅《生死場》(1934)
第七講、北京街頭
閱讀材料:老舍《駱駝祥子》(1936)
第八講、延安的日夜
閱讀材料:丁玲《我在霞村的時候》(1941)
第九講、香港傾城
閱讀材料:張愛玲《傾城之戀》(1943)
第十講、山西的解放
閱讀材料:趙樹理《小二黑結婚》(1943)
第十一講、陜西的“創(chuàng)業(yè)”
閱讀材料:柳青《創(chuàng)業(yè)史》(1959)
第十二講、“重放的鮮花”
閱讀材料:汪曾祺《受戒》(1980)
· 課表安排
周六 下午13:30-16:00
2月26日 3月12日 3月19日
3月26日 4月16日 5月14日
02
中西文化交流史
· 課程簡介
任何一個偉大文明都不是生而萬事具足的。本課程擬聚焦于中國,討論自現(xiàn)代人類進入東亞之后,中國的史前文化發(fā)展,以及它在跨入文明門檻后若干重要階段的發(fā)育過程,是如何不可或缺地與一個先后囊括舊大陸及全球范圍的交換網(wǎng)絡從未間斷的互動和互利密切聯(lián)系在一起的。
· 主講教師
姚大力
復旦大學文科資深教授,任教于本校歷史地理研究中心。
· 課程大綱
1、導論(上) 新疆:中西溝通的“瓶頸”地區(qū)
2、導論(中) 中西溝通的自然地理背景
3、導論(下) 中西溝通的社會人文背景
4、十三世紀前的絲綢之路:草原路
5、十三世紀前的絲綢之路:綠洲路
6、十三世紀前的絲綢之路:海洋路
7、征服史與屈服史:漢傳佛教的在地化歷程
8、“韃靼霸權下的和平”
9、大航海時代(上):新世界的發(fā)現(xiàn)
10、大航海時代(下):鄭和下西洋
11、最后的平衡
12、中國面對現(xiàn)代世界的挑戰(zhàn)
總思考題:
1.有哪些方法可用以辨識出過去時代的中外文化交流所留下的各種歷史遺存?
2.不同文明間的交流,在這些文明的各自發(fā)展過程中會起到一些什么樣的作用?
3.屬于某一文明的觀念、技術、文化風格等元素在傳入其它文明時,是否會發(fā)生變化,會發(fā)生哪幾種類型的變化?
4.不同文明間的交流與互動,是否會推動“世界大同”的到來?這將是怎樣的一種“世界大同”?
· 課表安排
周日 下午13:30-16:00
2月27日 3月20日3月27日
4月17日 5月15日5月22日
03
科學哲學
· 課程簡介
本課程將圍繞科學哲學和知識論兩個議題展開,具體包括科學劃界問題,科學研究方法,科學與價值,知識的定義,知識的價值等經(jīng)典問題。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學生們會對科學哲學領域的核心內容有大致了解,并能培養(yǎng)一定的哲學思辨和批判能力。
· 主講教師
張志林
復旦大學哲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邏輯與科學哲學系主任,中國科學哲學專業(yè)委員會副理事長。
王聚
復旦大學哲學學院副教授,主要研究當代知識論、語言哲學和科學哲學。
張明君
復旦大學哲學學院講師,主要研究生物學哲學、科學哲學以及公眾理解科學。
· 課程大綱
第一講:導論:科學哲學的魅力
科學哲學究竟是什么?
學哲學的三重魅力
第二講:知識論概要
知識論研究關心什么問題?
知識論研究有哪些基礎概念?
第三講:知識的定義
《美諾》篇的難題
如何刻畫知識的充分必要條件?
第四講:知識的價值
知識與實踐
知識與自由
第五講:懷疑論挑戰(zhàn)(上)
我們能獲得知識嗎?
懷疑論者是不是杠精?
第六講:懷疑論挑戰(zhàn)(下)
哲學的懷疑論
生活中的懷疑論
第七講:什么是科學?
科學、非科學與偽科學的區(qū)分
科學的局限
第八講:科學的研究方法
科學經(jīng)驗主義
觀察、實驗與模擬
第九講:科學是如何發(fā)展的
波普爾與證偽主義
庫恩與科學革命
第十講:科學實在論
科學所描述的世界是真實的嗎?
科學的可錯性與客觀性
第十一講:科學與價值
科學是價值中立的嗎?
科學中的自由與責任
第十二講:結語:科學哲學往何處去?
科學哲學的研究現(xiàn)狀
科學哲學的發(fā)展趨勢
· 課表安排
周六 下午13:30-16:00
2月26日 3月12日 3月19日
3月26日 4月16日 5月14日
04
像經(jīng)濟學家那樣思考
· 課程簡介
為什么價格有漲有跌?什么是“看不見的手”?為什么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人都是理性的嗎?如何理解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的經(jīng)濟邏輯?
經(jīng)濟學是一門觀察真實世界的學問,本課程以經(jīng)濟學基本原理為基礎,緊扣生活中的經(jīng)濟熱點和經(jīng)濟前沿問題,以現(xiàn)實生活中的豐富案例為素材,引導學生用經(jīng)濟學的視角看世界。
課程使用通俗有趣的語言講解經(jīng)濟學基本概念和經(jīng)典理論,擴大學生知識面;通過與經(jīng)濟學大師零距離對話、與同學交流互動,培養(yǎng)經(jīng)濟學學習興趣,提高經(jīng)濟學思維能力;走進經(jīng)濟學智慧的殿堂,培養(yǎng)經(jīng)濟學直覺,有助于學生更好地認識社會,做更好的自己。
《像經(jīng)濟學家那樣思考》課程將帶你走進神秘的經(jīng)濟學世界,領略經(jīng)濟學的神奇智慧。
· 主講教師
張軍
經(jīng)濟學家,F(xiàn)任復旦大學文科資深教授、經(jīng)濟學院院長、中國經(jīng)濟研究中心主任。
田素華
經(jīng)濟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經(jīng)濟學院副院長、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和復旦大學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
陳釗
復旦大學經(jīng)濟學院教授,學術委員會副主任,教育部重點研究基地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
寇宗來
復旦大學經(jīng)濟學院教授、博導、副院長,復旦大學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研究中心副主任。
蘭小歡
復旦大學經(jīng)濟學院副教授,上海國際金融與經(jīng)濟研究院研究員,美國弗吉尼亞大學經(jīng)濟學博士。
樊瀟彥
復旦大學經(jīng)濟學院經(jīng)濟系教師,研究方向宏觀經(jīng)濟學、國際金融。
· 課表安排
周六上午9:00-11:30
2月26日 3月12日 3月19日
3月26日 4月16日 5月14日
END
編輯 | 趙俞蓉
圖文轉自【復旦大學教務處】